当听着《不想长大》的我们最终成长,曾经的“鞋王”达芙妮却成了时代的眼泪。
8月25日,达芙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各大媒体纷纷以“达芙妮退出实体零售”为题,感叹一代女鞋巨头之死。
几天后,达芙妮集团回应,公司彻底关掉的是旗下各大高端线的实体店,核心业务达芙妮和鞋柜仍然会保留线下主力店铺。
然而,不管官方如何挽尊,曾经的6881家门店到现在只剩下了200多家,鞋王的衰败已是不争的事实。
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也让他们不再甘于为西方人“打工”。1990年,自主品牌达芙妮应运而生。
糖果色漆皮鱼嘴鞋、田园风木纹坡跟鞋,这些现在听上去有些老派的鞋款,在当时可是最符合流行风潮的时尚单品。
达芙妮的鞋子时尚又舒适,价格却是大多数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因而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高贵不贵”的品牌定位使达芙妮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特别是2003年后的十年里,达芙妮增加了6000多家店铺。到2012年,总店铺数达到了6881家。
达芙妮的明星路线的确有效,尝到甜头的达芙妮曾经签下了两岸三地的当红女星。除了最广为人知的SHE、刘若英,还有张惠妹、刘诗诗、高圆圆等一众女神。
伴随着店铺数量达到峰值,达芙妮国际的营收上升至105.29亿港元,“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当街头风袭来,大家越来越注重追求个性。而“甜美教主”达芙妮却成了软弱、土气、缺乏主见的“好嫁风”标配。独立女性们很快抛弃了达芙妮。
在网购尚未兴盛的年代,在中国的大小城市都会有那么几条开满店铺的步行街或者商业街。
达芙妮自然有大肆扩张的底气,那时候商业街上的达芙妮是很多女生的必逛店铺,甚至每个月都要去逛上几圈。
店铺建立起了品牌与客户的联系。因此,拥有几千家店铺的达芙妮在三线以下的小城市、小城镇获得了更多客源。
同时,无需店租的电商以更低的价格冲击着实体经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传统的购物习惯就此转变,商业街也逐渐开始衰落。
尤其是在300元以下的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找到无数好看又相对不大路货的鞋子。走大众路线的达芙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更糟糕的是,为了将货物按时铺到全国各个门店,达芙妮必须产生足量的产品。一旦这些鞋子没有售出,就成了最让品牌头痛的库存。
很多人会说达芙妮错过了电商大潮,其实早在2006年它就开始尝试电商业务。
此后,达芙妮在京东、好乐买、唯品会等数十家电商网站打通了代销渠道。电商部门业绩已然处于同行业前列。
最终“耀点100”项目的失败,达芙妮不但失去了发展电商黄金时间,电商部门也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曾经的老顾客收入越来越高,消费逐渐升级。达芙妮非但没有跟上市场需求进行品牌升级,反而越来越低端。
意识到这一点的达芙妮,也在积极自救。2017年与美国时尚品牌Opening Ceremony展开了跨界合作。
在万物皆可联名的时代,达芙妮的跟风跨界不仅来得太晚,还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快节奏的当下,人们的选择也变得很快。如果没有抓人眼球的卖点,任何一个品牌都会被立刻pass。尤其在快消领域,建立起坚不可摧的客户忠实度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面对太多选择,人们不可能停下来耐心等待一个老牌子的彻底革新。落伍的达芙妮只能被强势的竞争对手取代。
所以当达芙妮因为关店登pg电子游戏官网上新闻时,大家在唏嘘“青春结束了”之余,并不会感到十分意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