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该咋干?习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为全面依法治国标定行进航向,照亮全新航程,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检察机关怎样贯彻落实,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11个创意关键词,十一个坚持,字字经典,句句入心!
【检察实践记】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202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求是》刊发署名文章指出:“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大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各级检察机关要把党的建设作为灵魂工程来抓,全体检察人员任何时候都要紧绷“政治弦”,坚持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把党的绝对领导自觉融入、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检察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方能彰显检察担当。
【检察实践记】“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是一句空话。检察机关办理的司法案件,绝大多数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常见、多发案件,如何时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呢?
——将心比心,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破解“不可能”的质疑。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接受群众信访92.7万件,同比下降4.3%;重复访比例27.3%,同比减少3.1个百分点;
——自我加压,举行案件公开听证,化解信访积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控申检察部门开展公开听证信访案件4000余件,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2万多人作为听证员参加。
只要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检察机关都在以法之名聚焦关注!公平正义,不只是书写在法条里,而是鲜活在巷陌之间。
【检察实践记】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权力监督制度的伟大创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对于检察机关来说,要在检察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以实实在在的检察履职更充分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优越性,服务保障“中国之治”。
2021年1月27日,张军检察长在最高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在检察实践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实实在在的检察履职更充分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优越性,为厚植党的执政政治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作出更大检察贡献,促进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越走越稳。
【检察实践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保证宪法贯彻实施中责无旁贷。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职,筑牢宣传宪法、弘扬宪法和实施宪法的堡垒,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关注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丰富普法手段,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百姓心田。
办案是检察机关最好的名片,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最好的“硬核普法”就是在办案中普法。
截至2020年12月22日,最高检共发布24批93件指导性案例。办好案件,选好案例,用足案例,用案例指导办案,用案例释法普法,用案例宣传检察职能、讲好检察故事,用案例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支持,用案例汇聚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检察实践记】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立足办案引领社会法治观念,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以法治方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检察机关应有的履职担当。
2020年5月11日,最高检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了依法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篱笆”。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一被誉为丰富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的“中国方案”,正深刻影响着刑事诉讼的每一环,人们对“传道”“救心”“化解社会矛盾”“和谐之治”等理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2020年全年,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近95%,一审服判率超过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个百分点。
我们相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必将行稳致远,为“中国之治”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检察实践记】总抓手,总揽全局,牵引各方,又像是一把开启未来的“金钥匙”。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方方面面,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法治实施和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法律监督。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检察)监督体系,是“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的生命线月,最高检召开法律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建设座谈会,提出要完善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首次提出在顶层设计上把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检察办案融为一体。不断提升监督办案的质量、效果和效率,以“求极致”的精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检察实践记】何为有机整体?彼此协调,形成合力,凝聚成推动法治的综合力量。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双赢多赢共赢”法律监督理念贯穿“四大检察”各领域、全过程,成为全体检察人员司法办案的根本遵循,也成为检察机关参与“中国之治”的创新方案。
2018年5月5日,最高检领导就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良性关系、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赢多赢共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一理念在检察公益诉讼等工作中表现突出: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数量首次突破15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占90%以上,大部分在诉前阶段解决公益损害问题。
监督机关与被监督机关责任是共同的,没有你赢我输、你高我低,只有共存共赢、共同进步。
【检察实践记】2021年1月22日,张军检察长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坚决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新时代检察工作新理念“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等深入人心,让见义勇为者挺直了腰杆;“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严防扫黑除恶“凑数”“突击”;巡回检察制度提高了监督的灵活性,与监狱共同促进提升监管改造效果,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杭州女子遭诽谤案“自诉”转“公诉”,降低了公民维权成本,将“保护”二字打在了公屏上……
检察机关既要做犯罪的追诉者,也要做无辜的保护者。这,才是新时代的正义捍卫者。
【检察实践记】涉外法治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检察机关着力保障对外开放发展,维护司法主权,共建共享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有力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腐败治理是世界性的政治难题。”2020年10月20日,张军检察长在第十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上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腐败犯罪向着跨国境、有组织、智能化方向发展,跨国洗钱和转移赃款、腐败分子潜逃出境等问题突出。
检察机关查办跨国(境)案件、执法办案司法协助、国际追逃追赃方面深化多边、双边协作配合,提升打击效率,形成打击合力。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分享和协作机制建设,务实探索反腐败合作新途径新举措,共同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检察实践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检察之魂,铸“金刚不坏之身”,坚定理想信念贯穿队伍建设始终,我们来说说队伍建设的“硬”道理——
其一,政治素质要过硬。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主动记录报告执行“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67700余件,相当于前两年总和的5.8倍。全国检察机关重大事项填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检察人员自觉说情干扰、“逢问必录”等习惯正在形成。
其二,业务素质要过硬。发挥检察官业绩考评“指挥棒”作用,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主动申请退出员额的检察官有769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建立;2020年初,最高检领导提出全新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案-件比”,要求检察官将每一起案件努力办到极致,挤掉司法办案环节不应有的“水分”,激励检察官担当作为,倒逼专业素质能力提升。
【检察实践记】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要带头办案,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入额院领导共办理案件60万余件,案件类型覆盖“四大检察”,其中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办理6万余件,占10.2%。
领导干部要“啃硬骨头”,办疑难案、复杂案,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2020年,在最高检的部署下,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带头办理信访申诉积案,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群众满意”这个易碎品:讲情理,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释法理,为社会提供鲜活生动的法治宣传课件;带头办理信访积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pg电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