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跨国和非跨国团队中,语言差异造成的团队分裂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差异不仅指的是语种的差异,也存在方言之中。会讲多种语言的管理者能够在不同语言群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前提是管理者对语言差异的影响保持高度敏感,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消弭隔阂。
当今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或地区,却存在大约七千种语言。可见,“一国一语”并不是普遍现象,大多数国家是多语言国家。语言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还携带着人们的族裔、文化和身份信息。因此,语言差异不仅妨碍沟通,还有可能带来人际交往的疏离甚至隔阂。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来自不同国家、母语不同的人们组成多语种的跨国团队十分普遍。就非跨国的本土团队而言,虽然其成员都来自同一个国家,习惯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这不仅因为不少国家“一国多语”,还因为同样的语种会因地域差异发展出不同的方言。对于方言的分布之广、差异之大,中国人深有体会。以汉语为例,汉语通常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在我国南方,相邻的三个村子讲三种语法、用词完全不同的方言也并不罕见。因此,在本土团队中,方言差异造成的隔阂可能不亚于跨国团队中语种差异所带来的障碍。
跨国团队和本土团队中都可能存在的语言差异,会对其成员的人际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者选取了12个位于印度的项目团队进行了案例研究。近些年印度经济快速崛起,日益成为全球投资枢纽,很多跨国公司都进驻了印度市场,其中不乏腾讯、OPPO、小米等中国公司。与此同时,印度也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该国有22种官方语言,有30种语言的使用人数超过百万。2.55亿印度人能讲至少两种语言,而有9000万人能说三种以上的语言。不仅如此,同一语种在印度的不同地区又发展出了不同的方言,这使得印度的语言体系非常复杂。很多印度人在不同场合,如家里、街道、办公室、公共行政部门、宗教场所等,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不自觉地在不同语言间切换。因此,在印度公司里,既有讲不同语种的跨国团队,也普遍存在讲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本土团队。
研究者分析的这12个多语团队都来自印度的管理咨询行业,其中包括6个跨国团队,其成员来自巴西、中国、印度、丹麦、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另外6个本土团队的成员来自印度各地区,除了通用的英语之外,每个团队内部平均存在两种方言。研究者首先观察这些团队的工作状况,尤其是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机制,收集了35个小时的观察数据,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在每个团队内选择3位成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每次时长45-60分钟。通过分析观察和访谈所得的资料,研究者发现:语言上的差异会造成团队分裂,但具有多语言能力的管理者能够在不同语言群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跨国和非跨国团队中,语言差异造成的团队分裂现象普遍存在。在工作中,两种团队的成员都会频繁地在英语和母语之间切换,而且在讲母语时他们通常不会把内容翻译给其他成员。听不懂的成员明显感到不适,但也只能尴尬地笑笑。这说明此时团队内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语言群体。受访的成员表明,语言是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群体的成员讲同一种语言,彼此交流起来更自在,而无法听懂和加入对话的成员则感到被排斥、沮丧和愤怒。这种分裂的现象不利于团队内部的沟通,减弱团队的凝聚力,阻碍必要的信息传递,进而会拖慢项目进度。
在本土团队中,不同的语言群体之内可能还会分裂出更小的以方言为基础的团体。例如,大多数印度人会说的印地语(Hindi)还可以细分成哈里扬维语(Haryanvi)、马尔瓦里语(Marwari)和博杰普尔语(Bhojpuri)。这些方言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差异很大,因此即便都说印地语,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之间也无法顺畅地交流。印度方言还和种姓与身份密切相关。根据一个人的方言,能大致推断出他的社会地位和等级,这是方言会导致印度本土团队出现分裂的深层次原因。
语言差异会在不同语言群体间筑起围墙,需要一个扮演桥梁的角色,把不同群体重新连接起来,为交流、沟通和流畅的对话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到,在多语团队中,会讲多种语言的管理者可以起到上述桥梁作用。换句话说,管理者使用多种语言可以让团队成员们从不理解走向理解,从怀疑走向信任。
但研究者分析发现,这种弥合或桥梁作用只出现在跨国团队中。在本土团队中,团队成员经常会用方言沟通,令听不懂的成员感到不悦,管理者却很少对这些现象上心,也并未意识到方言差异造成的问题。即便管理者会讲多种方言,也很少利用这一技能有所作为。对比之下,在跨国团队中,管理者对语言差异的敏感度要高得多。当有成员试图用印地语对话时,管理者会要求对方改为英语,并明确强调在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来回切换会导致沟通问题。在接受采访时,这名管理者说:“我曾在多个国家工作过, 所以我知道文化和语言差异会造成什么问题。在与团队成员工作时,我会特别注意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多语管理者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但前提是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语言差异造成的分裂,他们才会积极作为。
组织文化对于提高管理者的意识起到重要作用。跨国团队的管理者经常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沟通,锻炼出了应对多元化工作环境的能力。他们经常会在团队建立初期组织一些文化和社交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信任。但本土团队的管理者很少接受类似的训练,因此很容易忽视语言隔阂,甚至鼓励在工作中使用方言。
随着中国持续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跨国团队在中国企业中也很常见。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国家,中国境内的本土语言有约300种,在全球民族语言多样性指数排名上位居第6。就汉语而言,方言间的差异也很大,像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外地人就很难听懂。在工作场景中,普通话和方言来回切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很少有管理者意识到方言所造成的隔阂。这项研究提示中国管理者要重视语言或方言差异对团队内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项研究还提示我们,虽然会讲多种语言的管理者有能力起到桥梁的作用,但前提条件是他们能意识到语言差异的消极影响,并有弥合差异的意愿。跨国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更具备这种意识和意愿,这是因为在跨国企业中员工差异十分明显,促进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员工交流和融合是管理者的必修课。企业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帮助管理者对语言少数群体产生共情,并采取行动避免语言造成的隔阂乃至分裂。本土企业也可以仿照跨国企业的做法,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并为员工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这些做法在中国已经得到了一些实践。中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团建、破冰等活动,在无形中也可能消弭了部分语言差异造成的隔阂。MI·新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