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座3000年没改过名字的历史古城;保定,一方“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悠久的历史传承,让两个城市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人间烟火的淬炼下,变成了当地人一日三餐里的咸甜苦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将于2月4日晚八点档播出,本期将走进古城邯郸、保定。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文化学者李敬泽、张良仁,文体嘉宾蔡明、徐梦桃一起组成“寻味团”,在两座文化古城里穿街走巷,沿着美食的脉络,遍尝一日三餐,体味千年古城“食”光里的烟火人间。
在邯郸,鸡蛋布袋和郭八火烧都是铭刻入当地人基因里的早餐标配。但是在“小吃活化石”——豆沫面前,它们依然只能屈居次席。自古邯郸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直到现在。3000年地名未改、地理位置未变的城市十分鲜少,是中国地名的特例。而豆沫与邯郸地名一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虽然叫“豆沫”,但是其原料不是大豆,而是小米。口感像棒子面粥,芝麻盐则是灵魂,本地人吃豆沫一定要撒上一把芝麻盐,里面的配料非常丰富,花生米、粉条、海带、豆腐、青菜,淡淡的咸香味留于唇齿之间。
作为京畿门户的保定,除了地理位置重要,还有一张隐藏的城市名片——“中国厨师之乡”。“半城师爷半城厨”,说的就是天南海北各地菜品在此荟萃缔造的盛景,所以在保定街头可谓遍地美食。早上,除了大家熟悉的、康熙皇帝亲自“带货”的保定驴肉火烧,曾让嘉庆皇帝赞不绝口的保定老味道——“牛肉罩饼”也摆上了“寻味团”成员的餐桌。碗中放入撕好的饼片、牛肉片、葱段,用高汤罩之数次,就成了酥香形美、营养丰富的“牛肉罩饼”,这也是本地人最热衷的早饭之一。
两座城市的早餐各具特色,营养学专家对其营养成分也进行了细致分析,但究竟谁会是人们心中的“C位早餐”还要等观众来点评。
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午饭一定要安排本地的“硬菜”!节目中,“寻味团”分别走进两座城市的菜市场,支起“三餐厨房”,并邀请数位名厨精心烹制“本地大菜”。
在保定,名厨张宝成巧手烹制出吃蟹不见蟹的“炒代蟹”。新鲜鱼肉、海米、番茄酱、鸡蛋这几样普通的食材被大厨几经翻炒,成功变身美味佳肴。而为了做出最地道的保定名菜“抓炒鱼”,张宝成还特意把76岁的师爷请到现场。切鱼里七外八,挂浆手势讲究,无论鱼的个头大小,挂浆结束时油温都能控制得刚好。一道“抓炒鱼”尽显烹饪大师功力,真正应了那句“快火巧手迷人眼”!
灶台上的油锅还未褪去余温,一位民间高“厨”又不紧不慢地秀了一道当地传统改良菜——爆炒羊腰花。腰花在热油中爆炒5~8秒出锅,爆汁也就是七八秒,如此精准的火候掌控,让张大厨的师爷都赞不绝口。包容创新的保定菜肴,在人才辈出的新一代厨师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在邯郸,这顿午餐似乎没那么“简单”。邯郸历史悠久,邯郸菜也同样沉淀岁月,在这里,几乎每道菜或者小吃都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或动听的故事。名厨王占虎打造的本地功夫菜“肥乡削割”,有多少种吃法?用鸡胸肉和白菜配着芝麻酱做出的“洛阳白菜”却为何是只属于邯郸的本地名菜?卤肉与麦仁粥融合成汤,再配上吸饱了汤汁的松软馒头,这飘香了600多年的馓,又是怎样融入万家灯火?
夜幕降临,晚餐拉开序幕。两座古城都拥有最美丽的夜景,当然也要配上最美味的晚餐。
在保定,一道粗粮细做的“苦累”、一盘清爽可口的“高碑店豆腐丝”、一份鲜香浓郁的卤煮鸡,让“寻味团”成员在打开味蕾的同时纷纷追忆起过去的时光。旧日子里的辛酸与希冀化成盘碗里的花红柳绿,美食里有今天的欢愉,也有昨天的美好。
在邯郸的广府古城,夕阳西下,穿着战国袍的女子是城墙下最浪漫的剪影。这座形成于魏晋的古城,曾是战国时期赵国毛遂的封地,距今已有2600年历史。如今这里是景区也是市井,城内鼎鼎有名的饭店,几乎家家都挂有几代传承人的头衔。大家吃的,就是几百年前古人吃的味道。已经传承多代的“酥鱼”可以完美做到“鱼形完整、骨酥刺烂”,深夜时刻用来安抚胃和灵魂的首选美食南沿村拉面,碗里装的满满都是人间温暖。
“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看似普通的一日三餐,串起了最质朴的人文脉络。它们伴随着中华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香飘四方,也涂画了中国人的人文底色。漫步烟火人间,品味“三餐四季”,美食背后展现的是新时代最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最真挚的情感。
美食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和人们情感的表达。走进全新一期《三餐四季》,漫步于古城冬日的暖阳中,您定能寻找到属于自己最美好的三餐“食”光。pg电子游戏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