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近,我就越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感”,似乎现实生活中,仪式感无处不在,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它可以是信仰,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精致方式的认可和追求。我们需要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着这般那般的问题,归结原因就是孩子的成长缺乏仪式感。
孩子的毕业典礼、夫妻的结婚纪念日、家庭成员的生日……这些重要节日的庆祝看似无用,却可以成为家庭幸福的秘籍。
身为父母的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每天为孩子精心准备丰盛的三餐,护送孩子上学,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他们添置喜爱的玩具……但有时候会很不解,给足了孩子的教育,为什么孩子还是难以管教呢?为什么上课不够专心,不服从秩序呢?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尤其是家庭的传统活动,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这种幸福感就更明显了。
而仪式感就是赋予时间特殊意义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仪式感没有固定的标准,不需要铺张浪费,朴实温暖的就可以了。
记得小编我小时候,刚开学第一天回到学校领了新书后,很多同学包括我,都会为新书小心翼翼的包上书皮,书皮大多都是自己买来的书皮纸自己做的,也有现成的一套上去就行。这也就是当时意味着我们开学的一个小仪式吧!
家长与孩子一起细心地给书包上封皮,既防止课本被磨损又是开学的小仪式,让孩子意识到,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好好迎接新学期,努力学习。之后孩子看到书皮的时候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简单的形式,但又有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
孩子过生日时,为他举办一个仪式。生日前几天,与孩子聊聊,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需要有些变化。
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共同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再想想具体用什么办法实现,比如说孩子希望写字更漂亮,就买字帖回来,每天临摹锻炼;想学画画,就可以报个兴趣班。目标无需太多,三五个足矣。
将这些作为孩子的生日愿望。生日当天,吹灭蜡烛前,把这几个目标重复一遍,让在场的家人一起见证,孩子才会更重视。
这个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也能赋予他们使命感,孩子会认为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这时,不用家长催促,他们也会自己努力。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
家长别缺席那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如家长会、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特别渴望被人重视,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也会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家长的婚姻生活也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对孩子事事上心,却对自己越来越随意,结婚前的诗和远方被生活的一地鸡毛所取代。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也不是不切实际的浪漫,相反,它是发自内心的爱。在爱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策划庆祝,准备一份简单的小礼物。你和孩子的用心,会让另一半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让我们学着把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子扎成一把漂亮的鸡毛掸子,把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慢慢熬成诗和远方。说到这里,还不赶快行动起来,用美的眼光去找寻创造家庭的小仪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