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赋予某个时间和时刻特殊意义的东西,说白了,仪式感就是对活的重视,是通过一些非必要的动作形
我还记得,小时候读一年级前,父母给我买了新书包,外婆送了我新笔盒。于是,我每天用新书包装着漂亮书套包着的新课本,快乐地去上学。拿出漂亮的笔盒、抽出漂亮的铅笔,我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写着每一个生字。
如果没有那简单的仪式,我或许不会对学习有着如此严肃的态度。仪式感不需要铺张浪费,朴实温暖更佳。仪式感不是钱的堆砌,是对生活的信心。人有时需要用仪式感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情感
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含蓄,不要张扬,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妈妈的爱、爸爸的爱从来就不缺乏,所以更应该及时地表达出来。
有些妈妈说,我们家所有成员从来不过生日,有啥意思啊,现在不缺吃不缺喝的。这样的说法也好无趣啊,生活本身就是一天天过来的,如果我们能赋予其中的一些日子色彩,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经常说,活着就是要找乐的,仪式感就是其中一乐。更重要的是,仪式感可以让人更好地约束自己。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仪式感越庄严神圣,越能让孩子心灵成长。
仪式感是孩子不能缺少的成长历程。每年,我女儿过生日,我们也会有个仪式,当然这个仪式一定不能铺张浪费。我通常在离生日两个月的时候,就会告诉女儿你即将长大一岁,我们给新的一岁设定点目标吧。
在她生日那一天,我们点亮了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女儿自己又把这三个目标重复了一遍,在亲朋好友的掌声中吹灭了蜡烛。
因为有这样的仪式感,我的管理就变得简单多了,她会自己主动去学习游泳: 因为她知道反正这一年是必须要学会的,结果暑假中一直很怕水的她竟然自己练憋气,一直练到会游泳,当时练习的时候我就在身边,看她一个动作能练习四个小时,我还是挺感动的。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在音乐之都奥地利,父母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之前都会让所有人穿上礼服,临行前告知入会仪式等,只有这样一种重视感的存在,才会让孩子们觉得它的重要性,听的时候才会更集中,更容易有代入感,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直至和当时的身份达到最佳融和。
所以,强调对孩子的仪式感,他们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都可以迅速提升。
仪式感带给孩子幸福的能力,让平淡的生活不断提高幸福层次,也让无味的生活充满节奏和律动。平凡的日子,本来就大同小异,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制造生活的惊喜,才能让日子更有味道,你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想让他们幸福一辈子,那么只能教会他们制造幸福的能力。
1、将家人间平常难以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家庭凝聚力;
有仪式感的生活,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它的精致,有仪式感的人生,也才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不同,在众多个走过的岁月里,回头看的时候,希望充满的是回忆和难忘!
努力营造家庭仪式感,大的仪式不常有,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小事中创造“仪式感”。
我们的仪式感可能更多地给了孩子,其实夫妻之间爱的小动作对于孩子影响很大,夫妻之间更多地表达爱,可以给孩子踏实的感觉。
我的建议是结婚十周年一定要庆祝下,这个时候通常孩子七八岁了,一家三口去旅行一次,或者有其他庆祝活动,让宝贝知道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他们都爱我,我也都爱他们。
仪式感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在特殊的纪念日去照相馆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春节、夫妻结婚pg模拟器纪念日等,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家,自己很重要。
这就是仪式感,换一种用心,其实很简单。而仪式感的判定标准,往往是以内心是否富足为基准。就好像结婚典礼一样,即便是再辉煌万丈的婚宴,如果流于形式,盛大只来源于面子,那么它的价值可能还抵不过一对新婚夫妇的简单烛光晚餐。
对于孩子来说,则更是这样子的。我们希望可以传达给孩子怎么样的一种仪式感,孩子就会接收到我们怎么样的一种价值观。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看到家庭的温馨和良善,对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向往,感受到家人的在意和爱,那么就往这个方向去给自己的家庭加上“仪式感”。
它不是沐浴焚香,肃穆以待,而是把生活过成典藏版,就算是柴米油盐的小事,也要全心全意享受其中。过得精致,才不是矫情,讨好自己,才能不平庸。所谓的小确幸,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待生活的仪式感,一贯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日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