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学记》中最早提出“敬业”一词:“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思是学生入学3年后,就要考察他能否专心于学业、与同学和睦相处。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业。不管是学业还是工作,都应采取恭敬的态度,勤勉奋发、尽职尽责,这才称得上是敬业。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敬业的典范。
孔子把学习、传道和克己复礼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虽然有过颠沛流离,有过政坛失意不得不远走他乡的艰难,但是他仍然感觉自己度过了充实快乐的一生。他不光敬业,而且乐业。
司马光为编撰《资治通鉴》,常常秉烛至深夜,用了19年时间。编完《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已是67岁的老人,精疲力竭、视力减退、神志衰耗。他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是司马光的敬业精神。诸葛亮一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是敬业。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工作职业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能够养家糊口就行了,何必要去敬它。那么,不敬业又会如何?
孔子曾感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情也不放在心上,真是太难了!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更进一步说:“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说得很明白了,不乐业敬业就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我深以为然,敬业其实敬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够做到敬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当一个人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久了,做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偶尔放下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适,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安放自己的心比安放自己的身体更重要。一个人满足了口腹之欲、身体安泰舒适之欲,却心无所归,一定不会感到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的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从一个视角揭示出一个人的需求。细细品味一下这些需求,在当下如果没有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一项事业,你拿什么来满足;不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的人生必然会从高到低走下坡路。
我们的人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职业规划。以自己的天资禀赋、能力特长、社会资源等为依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者在一个个工作选择中,逐渐向你钟情的职业靠近,最后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的事情,更容易做好。
选择好了事业,接下来就要做到敬业。孔子提出“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尊敬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锻炼培养好自己以更好地工作。唯有敬业,才能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唯有敬业,才能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都是为了使人性情坚忍,增加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
敬业,要求我们不光是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要注重效率、团结协作、能够凝聚力量,等等。这些品质素质都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所以说敬业也是一个磨炼意志、完善人格的过程。
在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努力、提升和完善中,都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社会也会给予相应的回报。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应当体现在这里。
从社会层面来说,敬业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德;从个人层面来说,敬业是满足个人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我们敬的是职业、事业,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麻将胡了最新官方版下载